《思想周刊》推出跨版策划,12位马院青年教师畅谈“平‘语’近人”收视体会

朱小娟:勇担使命 勇扛责任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谈到“担当”时,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古诗“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诗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原句是“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何为担当?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担当精神的弘扬?答案就是,担当是中国精神的脊梁,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北宋先贤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到孙中山的“勇往直前,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担当精神的内在天赋。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砥砺奋斗,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担当是人民的期望,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应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深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抑或是面对艰巨复杂的问题、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中国共产党人都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或者“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而是努力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斗争精神,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应有贡献,如此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担当是改革的动力,是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的必然要求。改革往往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深刻变革,常与困难相伴而行,而改革越困难,就越需要担当。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好、用活,才能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不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还致力于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足球彩票这一点,在全球疫情防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不但率先有效控制疫情,而且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毫无保留地与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力所能及地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充分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担当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具备的素养。只有人人明职责、敢担当、能作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即使我们不为官,不用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也应该有一颗“视死如归社稷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中国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