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世界水日”里,河海大学专家开讲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而我国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30届“世界水日”来临之际,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束龙仓教授开讲地下水的保护。

“地下水潜藏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束龙仓教授介绍,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容易造成泉水流量衰减、河流湖泊萎缩、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2021年我国首次颁布实施的《地下水管理条例》中明确,除了应急供水取水、无替代水源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和为开展地下水监测、勘探、试验少量取水三种情况外,禁止开采‘难以更新’的地下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作为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束龙仓教授介绍,其一是热带地区上升运动加强,副热带地区下沉运动同步加强,导致本来降水多的地方降水更多,而副热带干旱少雨地区降水则减少,形成“干者越干、湿者越湿”现象,直接影响一个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多少;其二是全球变暖造成两极冰川的融化、海水面的抬升,加剧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等问题,影响着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其三是气候变暖会引起地下水温度的升高,进而引起水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变化,如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将会增加水体氨、氮、氯及重金属的毒性作用等。浅层地下水温度的升高,还会对表层岩土的温度和热容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生长和土层的物化特征。

束龙仓教授列举了一串有关我国地下水的数据。据2020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2020年全国供水总量为5812.9亿m3,地下水供水量为892.5亿m3,占供水总量的15.35%。其中,地下水供水量较大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水利部此前以2001-2010年为评价期的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有21个省区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平原区超采面积28.71万平方千米,年均超采量158亿立方米。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25家水资源调查专业单位和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全国地下水储存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总储存量约52.1万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江54年的径流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下水中有72%,即约37.37万亿立方米的是可以直接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可以说是一笔埋藏在地下的丰富宝藏。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巨大的储存量中有很大部分是难以更新的地下水资源。

“关注和保护地下水,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束龙仓教授表示,第一点是要树立节水意识,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些人出门在外,使用公共场所的水龙头时,往往十分不注意这点。一个水龙头如果没拧紧,哪怕只是滴水,一个小时也会浪费3.6公斤水,一个月就是2.6吨水。很多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小举动,其实都是行之有效的爱水、节水好举措。”

束龙仓教授接着说,第二点是要改变生活习惯。我国的地下水已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之源正在遭受着的巨大破坏,而巨大的破坏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关。我们要力所能及地从日常生活做起,改变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尽量减少生活带来的污染。减少地下水污染从点滴做起,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第三点是要自觉遵守水法律法规。随着《地下水管理条例》的颁布,我国的地下水已经迈入依法严格管理的新阶段。作为中国公民,应当加强地下水管理条例的学习,积极参与地下水监管,形成地下水管理保护的合力局面。”

新闻链接: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676306?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