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河海大学:扎根云南昭通 探索跨县搬迁移民返贫风险防范路径

自2021年起,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团队持续利用各种长短假期深入云南省昭通市开展田野调研,助力昭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后期扶持,探索跨县搬迁移民返贫风险防范路径。其中,针对全国最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入住安置区提交的调研报告,为昭通市政府实施移民搬迁提供重要依据。

脱贫重在不返贫,巩固脱贫成果、防范返贫风险是当下我国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重心。团队充分依托河海大学移民社会学领域的丰富力量,投身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研究,聚焦跨县搬迁社区治理和后期扶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乌蒙山区腹地,云南省昭通市选择了一条风险最高、难度最大、过程最艰辛的脱贫之路——易地扶贫搬迁。团队深入搬迁移民迁入地和迁出地,全覆盖搬迁社区,通过实地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收集足球彩票居民搬迁前后生产生活变化的多维数据。对当地家庭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土地流转、移民空间流动与社会融入、移民的贫困脆弱性、移民的生计可持续、搬迁社区的秩序重建等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深入分析,选取全国最大跨县搬迁安置区——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持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动态调查。该安置区有来自昭通市鲁甸、盐津、巧家、彝良、永善等5个县搬迁群众9100户39106人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346户35858人。因此,该项目也是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入住人数最多的安置区。为开展常态化调研,河海大学建立“云南昭通移民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团队探访了靖安新区规划展示厅、综合治理中心、思源社区、蔬菜种植基地、扶贫车间和鲁甸县雨露社区、巾帼巧手示范基地、鲁甸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地,收集当地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的做法、成效以及困境,探讨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生根”安家,并且“稳得住、能致富”。

调研团队,基于全生命周期视域,从跨县搬迁社区的搬迁、稳定、发展、融合不同演化阶段,以跨学科的视阈,系统阐释跨县搬迁社区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在可持续生计和共同体本位下的社区融合实践机理上,精准识别社区治理和后期扶持的现实议题。并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提出我国跨县移民工程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响应,进而提炼出人类减贫的中国经验。项目调研成果以报告的形式递交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昭通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为移民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创新和人才支撑。研究成果将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

新闻链接:https://share.gmw.cn/economy/2023-10/11/content_36886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