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好思政课!这五年,河海大学这样做!

“我们学校的创始人张謇,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他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认为‘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在2023年开学第一课上,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对2023级全体新生说到。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主持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专题研究思政课改革、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我对思政课教学满含深情,20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珍惜,非常热爱我的这份工作。”在与校领导面对面座谈会上,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孙秀芳老师说到。近年来,学校持续实施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所有思政课教师均有校领导联系。各位校领导通过走进思政课课堂、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关心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情况。

在2023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杨桂山说道,“百余年来,爱党爱国始终是河海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河海大学的校名、校址虽屡经更迭,但立德树人、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却一脉相承、绵延不断。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发展。”学校注重传承“天下有溺犹己溺”的家国情怀和“红帽子大学”红色基因,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排入课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学校张闻天陈列馆、校史馆等校内馆藏资源育人功用,构建起丰富的实践案例库和教学资源,与全国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红色李巷”结对,当选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理事单位,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高校领衔项目。

面向学生实际需求锻造“大先生”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此,学校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发中心,依托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基层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积极在全国平台交流思政课教学及国家一流专业内涵建设经验,多元拓展人才合作培养,共建高水平实质性思政课教学合作研究基地,围绕思政课教学、教师培训研修、“大思政课”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等开展紧密合作。承办思政课教学与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将口述史引入思政课,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

同时积极探索水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有针对性地将治水实践案例、治水精神等融入思政课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建设“行走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近源头、看水利”系列活动,前往扬州、淮安等地调研江都水利枢纽、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三河闸水利枢纽,促进思政课教师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受水利部委托,针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编出版文化故事丛书,同时深入挖掘校友参与大国水利工程中的奋斗故事,推出《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的河海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河海人》等校友丛书,组编出版《中国河湖的红色故事》。近年来,围绕水主题创作原创舞蹈《禹·志》《港珠澳大桥》等作品连续入选全国思政精品项目。与此同时,开展“水文化诗词创作大赛”“节水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比赛,举办“水利史·水文化传承”学术报告,开设“校史讲堂”“长江大讲堂”等系列讲堂,聘请专家学者、模范人物、杰出校友进校担任思政特聘导师,围绕水管理、水科学、水工程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在“融盐于水”的课程思政中,讲好水故事、传递水精神。

为了锻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实行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打造思政课青年教师集训营、“知行”教学工作坊,创设“拾柴论坛”教研品牌,开展课程建设学情调研、“思政课教师教学青年论坛”。

近年来,学校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大力培养青年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不断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在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中,朱小娟老师获得思政组一等奖;在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胡雪海老师获“中国近代史纲要”特等奖、龚艳老师荣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特等奖、陈晶老师获“形势与政策”课特等奖、董大亮老师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等奖、雷鸣老师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学校1支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人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入选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1人入选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

集聚校内外资源善用“大思政课”

河海大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瞄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注重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泛组织校外思政资源走进校园,引导师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强国有我的志向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年3月,数百名师生校友在河海大学礼堂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曾向总书记作汇报的广东省水文局工程师李兰茹,与师生分享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及当地优化水资源配置情况。与李兰茹同台的还有来自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白鹤滩水电站、平陆运河、红旗渠等大国重器的先锋榜样,他们紧扣“河海铸神针”主题,共同讲述超级水利工程背后的动人故事。

在2023年“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省级示范宣讲会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大国工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数控车高级技师胡胜,全国劳动模范、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等劳模工匠,用生动的案例、动情的故事,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精神传递给师生。

在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走进河海大学活动中,周显信教授讲述了郭永怀、南仁东、屠呦呦、华罗庚等科学家的故事。在听完报告后,水文水资源学院学生任瑞杰深有感触到“宣讲中提到的数学家华罗庚与河海大学颇有渊源,华罗庚先生的启蒙老师王维克是河海大学早期毕业生,这让我很振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到,“近5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常态化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展示活动,增强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自觉追求,打造具有河海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践行力促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成果转化,教育引导学院师生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响应国家需求。”2023年,戴锐作为主持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为此,学校注重打造思想引领话语阵地,连续五年举办“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比赛,培育“旗帜引领·薪火相传”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演、“新人文讲堂”“厚学讲坛”等特色品牌,不断建设“行走的思政课”,形成思政课系列实践读本、调研报告、微电影,获“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活动二等奖、“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第七届长视频组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二学生黄川芮说:“作为‘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第七届长视频组一等奖《溯行》团队学生负责人,正是学校思政课组织开展社会调研的长期积累,让我们团队能够以小故事、小人物为缩影,充分彰显新时代以来广大青年挺膺担当,用实际行动回答应当如何承担‘河疏湖蓄水利兴’这一时代责任。”

学校积极鼓励青年人讲好讲透党的创新理论,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小河马宣讲团”,致力于将党的理论思想传播四方,与高校、党政机关、社会组织联动,走进校园、乡村、企业宣讲,足迹遍布全国15省23市,累计宣讲500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500小时,累计行程万余公里,累计受众达30000余人次。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团队”提名奖。(刘金凤 李栗燕 曹岩)

新闻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937519?d=134d7c0&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