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名校与名城这样“双向奔赴”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带动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此次合作,在创新链条上往技术前端迈进了一大步。”9月23日,在与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总经理完颜健飞很是激动。企业此前与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在城市地下管网运维养护等方面已有深入合作,双方共同研发了城市排水管道智能检测机器人,用智慧化装备提高作业效率。

在当天正式启用的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大楼内,河海大学—苏州市产学研合作发展大会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对话对接活动正在热烈开展,一批校地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联合体项目签约落地。

一周前,江苏省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苏州市是核心承载区之一。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说,江苏省已经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形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江苏模式”。江苏高校牵头建设了全省50%以上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了7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90%的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与苏州市共建的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希望其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凝聚多方资源,更好服务苏州和江苏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科创高地。”

名城、名校双向奔赴,源于双方相似的“基因”。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许航介绍,苏州河网密布,仅是相城区就有1000多条河流,而河海大学流域水环境治理是其“看家本领”。

现场,相城区人民政府与河海大学签订“河湖治理合作框架协议”,让河海大学与苏州在更多维度、更深层次开展合作,共同培育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苏州未来水谷”,是双方共同奔赴的方向,建设水产业集群,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

打造校地融合发展新高地,助力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会上,一批校地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方面,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江苏新物索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约共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实验室、新污染物检测实验室,并与北京碧水源分离膜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行业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共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助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与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康膜(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签约,叠加企业的资金、技术、资源、项目等强项,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与苏州城投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进行创新联合体(培育)签约,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的科研攻关,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特色终端产品,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将科技成果快速精准“弹射”至目标区域。现场,相城高新区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签约共建技术弹射中心,以吸纳全球技术创新网络资源,畅通产学研用对接渠道,推动技术转移、技术辐射,将科技成果“快准稳”弹射至相城高新区,加速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迈进。

“以国家重大任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畅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推动学校创新要素向地方产业集聚,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新实践。”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说,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在苏州布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8处,培养研究生550余人,未来培养规模将提升至千人以上。在科技创新方面,与苏州10多家地方龙头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承担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专利100余项,“学校将继续与苏州携手,高位推动研究院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带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需要载体,有了载体,人才就有集聚的窝,也能吸引更多企业集聚。”在姑苏实验室主任张东驰看来,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据悉,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未来5—10年左右将加大力度引入高水平专家团队,培育、吸引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端战略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技能人才,为地方科技发展增添新动力。

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f14beee4b03f2293ab0bd1